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走进鹰城 > 风景名胜
汝州文庙
发布时间:

2022-07-19

作者:

来源:

平顶山文化览胜

点击量:

701

汝州文庙又称学宫、黉学,是古时童生、秀才们学习、聚会的地方,位于汝州市区望嵩中路东侧,与汝州剧院对峙。始建于明洪武三年(1370)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明清时期,汝州文庙一直是汝州的最高学府,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,汝阳中学曾在此成立,后又改为省立临汝中学。1948年,我党领导的中原军政大学由鲁山迁至汝州文庙,陈毅、刘伯承等领导人曾在文庙大成坊给学员们讲课,给文庙的历史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。新中国建立以来,汝州文庙得到了保护修缮,现存大小殿堂116间。1985年,汝瓷博物馆建馆,馆址设在汝州文庙。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曾题词:“天下博物馆无汝者,难称尽善尽美也。”20世纪80年代以来,文物部门投资50万元进行维修,重修了明伦堂、名宦祠、乡贤祠,收藏有汝瓷汝石、汝帖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,使汝州文庙成为一座集收藏、展览、旅游观光、研究、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。

9a504fc2d56285358370c64f90ef76c6a6ef63cf.jpeg

文庙虽几经沧桑,却仍保留了大部分历史建筑原貌,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重要古建筑群之一,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文庙坐北朝南,平面呈长方形,南北长325米,主体部分宽40多米,总面积20870平方米(占地约22亩),东附一跨院。东至汝州市公安局,南通中大街,西邻电影公司,北至前火神庙街。文庙以南大门为主门,院内建筑坐北朝南,自北向南排列有序,以启圣宫、大成殿、文明坊、大成坊、明伦堂为中轴线,东西廊房呈东西对称分布。建筑群布局合理,保存基本完整。

启圣宫在文庙最北端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单檐硬山式建筑,为文庙供奉孔子父亲之处。

大成殿系文庙内最大建筑,单檐庑殿式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开间面宽4.38米,东西次间面宽335米,东西梢间面宽3.1米,殿顶绿瓦兽吻,飞檐斗拱,气势雄伟,庄严肃穆,殿内设楹柱4根,正中脊檩上有“清嘉庆十六年重建”字样。殿门上曾悬挂过清朝历代皇帝书写的匾额,分别是康熙二十三年(1684)颁“万世师表”、雍正三年(1725)颁“生民未有”、乾隆三年(1738)颁“与天地参”、嘉庆四年(1799)颁“圣集大成”、道光元年(1821)颁“圣协时中”五块。大成殿为古代祭拜孔子之处。

文明坊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为古代儒家学子读书之处,整个建筑被后人改建。

大成坊为文庙主要殿堂之一,系单檐硬山式建筑,斗拱脊饰齐全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。殿台高筑,柱础作圆鼓形,高檐柱,细小昂,耍头作卷云状,殿顶施青瓦,有脊饰,殿顶施青瓦。这里存放汝州儒学有成就者牌匾,供后人瞻拜。

明伦堂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单檐硬山式建筑,斗拱脊饰齐全,为古代地方官员集会、讲学之礼堂,也是共商地方军政要事或解决地方纠纷之处。凡进明伦堂者均要明心宣誓,公正处理各项事务。

明初,汝州文庙为祭拜孔子和儒家传道布教之场所,初名文庙,后易名学宫,数百年间屡毁屡建,历经沧桑。清嘉庆十六年(1811)再扩建后,规模渐大,成为儒家胜迹。院内青砖铺地,名贵花木葱郁,环境幽雅恬静。
汝州文庙大成殿高大雄住可人雄伟,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缩影和杰作,殿内梁架硕大,檩、椽、枋木交替并错,殿外斗拱、雀替、飞檐相互接力,经过工匠们巧妙处理,克服了体形笨重之感,以艺术品的形象出现在古建筑上,使人并无虚假之感觉。

汝州文庙历经明、清和民国,时间长达600多年,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。它属于以木构架为主的中国北方建筑体系,平面布局以“间”为单位,构成单座建筑,现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,这种庭院布局属“廊院”制。以回廊与殿堂建筑相组合,使汝州文庙显出高低错落、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。又以五重院落相套向纵深方向发展,并配以门道、走廊、围墙等建筑,体现了群体组合的优越成就。


 

下载附件:

[打印此稿] [关闭窗口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