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走进鹰城 > 风景名胜
历史烟云里的李绿园藏书楼
发布时间:

2022-10-08

作者:

来源:

点击量:

469

李绿园藏书楼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。


26114232748.jpg

李绿园故居

1980年,清代文人李绿园撰写的长篇劝诫小说《歧路灯》一经出版发行,便引起我国文学界的关注,不少文人纷纷评述:这是一部描写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,并将此书与《儒林外史》和《红楼梦》相媲美。

26114232772.jpg

各种版本《歧路灯》及研究资料

宋寨村位于市区西郊,是一个紧临水库环境清幽的小村庄。李绿园第七代长孙李春林说,李绿园藏书楼毁于清末同治年间,后来藏书楼遗址又被新建的民居掩盖,现在已经很难辨认其详细位置。“今有轩”是李绿园书斋的名字,“今有轩”建于1736年,是李绿园中举后所建。当年,李绿园就是在这里给乡邻的学子授课。李春林从小就在书斋内长大,小时候,家庭十分贫寒,因为没有钱建新房,书斋就成了一家人的居所。书斋面南背北共三间,系土木结构。后来,家中人多的住不下了,李春林的祖父又加盖了一间小房,李春林就一直在这里居住,直到2002年他才搬出书斋。

26114232714.jpg

故居院内的今有轩

书斋和后来加盖的小房如今都已倒塌。李春林介绍说,因为年久失修,2005年,最后一间保存完好的书斋也在大雨中坍塌了。书斋现存面积不足500平方米,但小院内树木繁茂,门前竹影婆娑。不觉让人想起了李绿园在《今有轩独坐》诗中描写的:“静寄东宣,有琴有书。景庇清荫,林竹翳如。”

李绿园藏书楼建于1784年,是李绿园次子李蘧送父亲回乡后为了让老人家安度晚年,在村西购得一处田地,构建别墅,并在别墅内建藏书楼一座。藏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,砖木结构,分上下两层,楼板与隔山均为木质,前墙镶有木雕花格窗,便于采光和通风。书箱存放在楼上,外表涂有油漆,防潮性能极好。

书楼藏书多达三万卷,其来源主要有四部分:一部分是祖父留下的家传藏书,这是最基础的,也是李绿园最珍视的部分;一部分是其继承岳父的书;一部分是从朋友处交流所得的书;一部分是本人所购买的书,李绿园曾舟车20载,足迹遍及长江中下游及运河南北,为他购籍搜典提供了便利,他收藏的书一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购买的。

李绿园非常重视书籍的保管,借阅者需按时归还,每年夏秋都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晾晒、清点,李绿园的藏书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,而且乡里后学也受益匪浅。在李家除了李蘧考中进士,三子李葛为拔贡,文采过人,孙子李于潢为中州著名诗人。乡里后学杨淮就从李家借阅过很多书籍。

清末同治年间,李绿园藏书楼在战火中被焚。书籍被毁过半,李绿园后人将剩余书籍转移到书斋内。抗日战争时期,担心书籍被日本人抢掠,李春林和父亲将书掩埋在地下,抗战结束后,部分书籍已经严重腐蚀。“剩余的大部分藏书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。”李春林说,父亲只将很少一部分藏书偷偷保存了下来。上世纪80年代初,《歧路灯》发表后,李春林又将其余藏书捐献给了国家。

除了撰写长篇小说《歧路灯》,李绿园一生还写下大量文学作品,目前保存下来的还有《绿园文集》《绿园诗抄》四卷,《拾捃录》十二卷。

李绿园的诗,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《绿园诗抄》收集了李绿园的主要诗篇佳作将近百首,主要体裁包括近体、古体、七言、杂言。内容包括咏风土人情、叙事、说理、名胜游记等。他的诗别具特色,耐人寻味,当时影响远超过其小说。

下载附件:

[打印此稿] [关闭窗口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