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走进鹰城 > 鹰城人物
中华造字始祖仓颉
发布时间:

2023-09-06

作者:

来源:

点击量:

72

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与发展没有离开过汉字。汉字记录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。中华汉字神奇、博大精深,一点一画蕴藏着丰富的内涵,她乃贯穿中华文明的血脉,负载生命科学和文化知识之全息标志;是汉语文化的诗性本源,奠定中华文化根基,开启人类的智慧。

仓颉是中国文字的始祖。相传,仓颉“始作书契,以代结绳”。他是黄帝时史官,呕心沥血数十载,搜集、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,在汉字创制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功绩。后人尊称其为“史皇”、“华首中圣”。

图片

据《淮南子》记载:“赫矣仓颉,睿德天生,四目含智,神雋气清。”文明之光,石破天惊,鬼泣龙藏,粟雨昭彰。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,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召令,宣布仓颉造字成功,并号召天下臣民习之。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,落下了无数谷米,黄帝定名为“谷雨节”,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成了祭祀文祖仓颉的节日。

五十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:“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,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,一幅美丽的画,你要好好学习。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。”这无疑代表世人对中华民族绚丽无穷、神奇神圣的汉字文化的认知评价与尊崇。

 经许多史学专家考证,仓颉是河南鲁山人。仓颉死后,葬于鲁山苍头,黄帝赐名仓子头。仓颉冢位于现鲁山仓头乡乡政府院内,冢上有仓颉祠,已有1300年历史。

仓颉祠位于仓头乡政府北侧,建于仓颉冢之上,坐北朝南,正殿7间,东西陪殿6间,均为清代建筑,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祠内原有多通石碑,现存有元至正九年(公元1349年)、明嘉靖七年(公元1528年)、清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、清乾隆四十一年(公元1776年)所立的石碑4通,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和文物价值。据碑文记载,仓颉祠历经沧桑,曾有普济庙、广生殿、广生祠、关帝庙、悟空庙等设于祠内,香火旺盛。时代变迁,日月轮回,当年的建筑、雕塑或毁于兵乱,或焚于战火。

仓头乡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仓颉祠的保护工作,积极与省、市、县有关文物部门配合,做好周围遗址、遗迹的挖掘整理和古迹考证工作,仓颉村因此也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。

仓颉祠内曾有“仓子头”碑铭及其他碑刻100多块,在1958年仓头修建水库时被用作溢洪道顶板。现今祠内仅剩3块石碑。2004年,湖北著名中医刘道成先生出资30多万,铸造鎏金青铜仓颉像,供奉于仓颉祠内。2005年,缅甸华侨捐献玉石仓颉像。

下载附件:

[打印此稿] [关闭窗口]